
(本站讯 24级思政1班刘起雯报道)引言:青春教途的追光者
伍小红,女,中共党员,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思政课教师。2022年,她从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入职,三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在思政教育的土壤里,她从“教坛萌新”逐渐成长为教学深耕者、科研探路者、育人守护者。她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同时兼任学院科研秘书、实习实践负责人、红色文化教育教学基地讲解部负责人及2024级思政班班主任,以“成长型教师”的姿态,书写属于新时代思政人的青春答卷。
一、教坛试炼:以赛砺剑,淬教学真功
初登讲台时,她便以“让思政课与青春同频”为追求,主动以赛促教:
2022年初入职场即挑战“宜春学院共青团微团课大赛”,摘得青年教师组二等奖,以“微视角”传递思政大能量;
2024年斩获“宜春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思政组一等奖,获评“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让理论教学照进青春现实;
2025年指导学生参与“第十四届高校思政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助力学生获省级三等奖,实现“教学相长”的双向奔赴。
这些竞赛荣誉,是她“以赛促教”的成长注脚,更见证了一名青年教师从“站稳讲台”到“点亮课堂”的蜕变。

二、科研探路:锚定前沿,扣时代课题
思政教育的深度,源于对时代课题的回应。作为青年教师,伍小红老师主动锚定“数字经济与区域发展” 前沿,主持宜春市社科重点课题《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宜春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的路径研究》,尝试将思政理论与地方发展需求嫁接,探索“思政+区域经济”的育人新路径。
同时,她兼任学院科研秘书,甘当科研“摆渡人”:上通下达传递学术资讯,协助组织科研交流与研讨会,在服务师生中涵养科研思维;以科研反哺教学,将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等前沿课题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让理论教学扎根时代沃土,为学生勾勒“理论照进现实”的成长图谱。
于她而言,科研不是孤舟独行,而是“以研促教、以教赋能”的循环——用时代课题滋养思政课堂,让思政育人更具现实穿透力。

三、育人潜行:以爱为舟,渡青春山海
思政教育的温度,藏在育人的细节里。作为2024级思政班班主任,伍小红老师化身“青春同行者”:
心理守护:开通“心灵树洞”式沟通渠道,关注学生情绪波动,用耐心倾听与理性引导,成为学生“情绪出口”;
学业领航:拆解“大学四年成长路径”,从课程学习到职业规划,为学生绘制清晰的成长坐标系;
实践赋能:统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讲解培训,让学生在红色故事讲解中,触摸信仰的温度,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贯通。
此外,她还兼任实习实践负责人、红色文化讲解部负责人,在“实践育人”中探索更多可能:组织学生参与红色基地讲解、地方思政实践,让理论知识在躬行中落地生根。从倾听学生心声到规划成长路径,从红色讲解培训到实践活动组织,她把育人的心意融进每一个具体场景,让思政教育在陪伴中自然生长。

结语:青春思政人的“成长哲学”
三年教途,伍小红老师以“新苗”之姿破土成长,在思政教育的园地里,她读懂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不是孤立的“赶路”,而是与学生共成长、与学科共进步、与时代共呼吸的“同频共振” 。
这份成长,正是她深耕思政教育的生动注脚——从课堂授业到课后陪伴,从科研服务到实践育人,她以“萌新教师”的热忱,构建起“教学-心理-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生态圈,让思政课堂既有理论的厚度,更有青春的温度。而赛事中的磨砺淬炼了教学锋芒,科研里的探索锚定了时代课题,陪伴时的热忱守护着青春成长,这既是一名“萌新教师”的成长轨迹,更是新时代思政育人的青春注脚。未来,她仍会以青春为笔、思政为墨,在教坛沃土上续写“成长型教师”的育人篇章,让思政之花绽放在更多青春的心田。
图文一审:黄家驹
图文二审:代 祥
图文三审:李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