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到红色一线吮吸营养——我院师生赴上高县开展 主题党日(团日)暨“十百千万行动”送课入村活动

  发布时间: 2025-11-11  

(本站讯 23级思政2班刘双雨报道)“以前只在课堂上了解过洋林村的故事,今天实地走进这座归侨少数民族聚居村,更体会到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家国温情”

“上高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经典胜利,也是中国军队以弱胜强的精彩战例,此战被誉为‘抗战四年来最精彩之作战’,载入中国抗日战争史册”

……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员教师理想信念与服务地方能力,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11月8日,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党员教和青年团员赴上高会战遗址公园、上高洋林归侨少数民族聚居村开展主题党日暨“十百千万行动”送课入村活动,以“实地研学+实践宣讲”的形式,让党团员师生们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服务中践行使命。

上午师生一行抵达敖山镇洋林归侨少数民族聚居村,开启“送课上门+实地探访”实践环节。曾宪芳、袁佳玉两位教师与袁紫萱、崔娜娜两位学生依次登台,为当地干部群众带来接地气、有温度的思政微课。曾宪芳老师的《一颗石榴里的家国——在洋林村读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村庄归侨少数民族聚居特色,阐释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袁佳玉老师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乡村全面振兴》为题,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关于乡村振兴的内容,结合洋林归侨少数民族聚居村实际进行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袁紫萱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分享革命先辈故事,传递清廉传家理念;崔娜娜以《红色名村为什么这么红》为题,探寻红色文化精神内核。四堂微课紧扣主题、贴合实际,赢得现场群众阵阵掌声。



微课结束后,师生在当地村干部引导下参观洋林村,独特的归侨文化与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让大家深切感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赞叹不已。


 


下午师生抵达上高会战遗址公园。作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正面战场重大胜利纪念地,这里镌刻着“抗战四年来最精彩之作战”的光辉印记。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怀着崇敬之心缓步参观,聆听“国共合作、军政合作、军民合作”的历史脉络讲解,深切感受革命先烈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无畏精神,以及多方同心抗敌、共赴国难的磅礴力量。参观期间,郭欣博士以《“国民党”县长的红色使命——中共地下党员黄贤度在上高会战中的贡献》为题讲授微党课,结合详实史料讲述黄贤度以特殊身份发动群众、支援前线、传递情报的动人故事,生动诠释了抗战精神的实践内涵,展现了革命先辈坚守信仰、不畏牺牲的崇高气节,让师生对这段历史有了更鲜活深刻的理解。

 

 

      参与活动的党团员师生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既从革命历史中汲取了精神养分,又在民俗探访中深化了民族团结进步理念通过送课上门践行了高校服务地方的责任担当。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红色教育实践,推动“十百千万行动”走深走实,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引导广大师生在新时代勇担使命、奋勇争先。


图文一审:罗俊芳

图文二审:代   祥

图文三审:李   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