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红"润童心·"课"续精彩⑤ ——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本学期第五期红色教育课后服务

  发布时间: 2025-11-06  

(本站讯 24级思政2班舒敏贤、24级思政2班王艳华报道)秋日暖阳映童心,红色薪火代代传。2025年11月5日下午,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五期“红”润童心·“课”续精彩红色教育课后服务如期而至,志愿者们走进四所小学,以影像观摩、歌谣传唱、情景互动、艺术实践等多元形式,让红色文化浸润孩童心灵。

 画眉小学:影像忆峥嵘,三色绘传承

“咚!”“锵!”“鸣!”“响!”——九三阅兵的影像恰似一组激昂的鼓点,瞬间点燃了画眉小学课堂的红色激情。学员们每聆听一段诗歌《桐山的故事》,屏幕上便浮现出萧克将军在桐山村的峥嵘岁月,当代军人的坚毅品质与红军战士的赤诚初心跨越时空紧紧相连,生动诠释着军民鱼水深情。志愿者轻轻切换画面,红色记忆顺势铺展为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桐山村的新产业、新风貌映入眼帘,“红色研学+古色文化+绿色发展”的“三色游”理念更让大家读懂传承与创新的力量。课程尾声,击鼓传花的欢声笑语中,课堂内容被一一回顾,知识与感动深深镌刻心间。整堂课以历史为基、以现实为要,内容充实、衔接流畅,让同学们在轻松氛围中既感悟红色精神,又领略乡村巨变,收获满满。



凤凰小学:组词溯英烈,笔墨敬忠魂

“勇!”“信!”“心!”“坚!”——黑板上的组词赛恰似四声清脆的枪响,瞬间点燃了凤凰小学三年级的课堂。孩子们每拼出一个词,屏幕上便跃出一张老照片,照片里的“万也女”原是位铁血男英雄,名字却温柔得如山涧清泉。老师轻点鼠标,四个汉字化作四枚滚烫的子弹,穿越时空飞回1929年的长乐乡苏维埃,稳稳落在少年红军的肩头。下课铃响,没有孩子急着离校,全班低头在卡片上认真落笔:“谢谢你们用勇敢与坚定,换来了如今和平的中国。”风拂过教室,纸片哗啦作响,宛若一面面崭新的旗帜,稳稳插在了八岁孩童的春天里。

 


宜春一小:歌谣忆苦乐,童心念先辈

“苦!”“乐!”“情!”“志!”——黑板上的关键词如同四把闪亮的钥匙,为我们宜春一小的同学们打开了通往井冈山岁月的大门。屏幕上,红军叔叔吃着粗糙红米饭的画面,与今日红星村碗中香喷喷的有机米饭形成了鲜明对比。孩子们跟唱着《红米饭南瓜汤》的歌谣,每一声“啰嘿啰嘿”都饱含着对先辈的敬意。课程尾声,孩子们将心里话认真写在浮窗卡片上:“红军叔叔,你们辛苦了!”稚嫩的笔迹,是红色基因在八岁孩童心中扎下的又一片新绿。



实验小学:红歌润清风,画笔传壮志

“清!”“廉!”“情!”“志!”——苏区精神润童心,红歌画笔忆初心“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清脆童声回荡宜春实验小学校园,拉开红色教育帷幕。“清!”“廉!”“情!”“志!”  ,黑板上的关键词,如四把密钥,解锁苏区岁月。课程聚焦《苏区干部好作风》,借形势图与逐句解析,让“夜提灯笼察民情”的“情”、“自带干粮去办公”的“廉”,化作可触画面。老师讲述黄任祥、刘启耀等先辈故事,红色精神在孩子心间扎根。“画笔绘忠诚”环节,学生们以笔为媒,勾勒草鞋山路、深夜走访场景,用色彩传递对苏区干部“清”风亮节的敬仰,让“志”向传承,在创作里续写苏区精神新篇。

 


      第五期“红”润童心·“课”续精彩志愿服务的圆满落幕,不仅让红色文化在孩童心中播下种子,更让革命精神在互动体验中生生不息。未来,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耕红色教育沃土,以更鲜活的形式、更丰富的内容,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成长血脉,为培养时代新人注入持久精神力量。


图文一审:李婷

图文二审:代祥

图文三审:李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