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4思政1班崔娜娜、25思政班陈红娟报道)胡喜如,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委员、教学督导、思想政治教育教工支部书记、副教授、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十八年躬耕思政教育一线,曾获“宜春市优秀思政课教师”“宜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宜春学院优秀教师”“宜春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项目2项,发表论文近40篇,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项。长期致力于红色文化宣讲与地方思政资源融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以史育魂,课堂点燃信仰之光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俗话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一个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对学生影响是深远的、巨大的。是他们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胡老师的课,是有温度的思政课。” 十八年来,胡喜如深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一线,摒弃照本宣科,打造“问题导向、专题引领、史论结合”的思政“金课”。他摒弃“填鸭式”灌输,将社会热点、国际比较融入教学,带领学生解码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深层逻辑。一堂堂“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课,成为学生心中的“信仰加油站”。

以创促教,教学改革结出硕果
他发表了教研论文多篇,其中,论文《江西地方史融入“纲要”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刊于《历史教学》(高校版)(CSSCI)2015年第4期,论文《习近平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初步探索与实践》刊于《宜春学院学报》2022年5期。他还主持了省高校教改项目《基于历史自信的江西近现代史资源融入《纲要》多维视角研究与实践》(编号:JXJG-22-15-8)以及宜春学院教改项目《立德树人视角下<纲要>课教学改革寻根红色资源研究》(编号YCUJG-2020-38),宜春学院教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江西地方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编号YCUJG-2015-16),参编专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导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读》,参编《传承红色基因 推进立德树人——地方高校实践育人成果集萃》,副主编。


以红铸根,脚步丈量赣鄱热土
思政课不仅在三尺讲台,更在广袤红土。2024年,胡喜如受聘为宜春市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进一步深化对地方红色文化的系统研究。在此前2022年7月受聘为宜春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宣讲团宣讲员、宜春市好人宣讲团宣讲员的基础上,他持续深入城乡基层,开展理论宣讲数十场,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社区、乡村、校园。作为宜丰县熊雄研究会副会长,他不仅系统整理研究革命先烈熊雄的事迹资料,更带领学生实地走访赣鄱红色旧址,让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田野,从书本走进人心。一次次宣讲、一场场寻访,展现了他扎根红土、传承基因的执着与深情。


以研促教,笔端书写时代回响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他参与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江西省社科“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项目2项,合作撰写的论文《中国共产党强化制度执行力的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荣获江西省第二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荣获全省教育系统理论征文一等奖。学术探索深度反哺育人厚度,真正践行“教学即研究”。




以誉证心,荣誉见证师者赤诚
从教十八载,荣誉是见证更是鞭策:
· 宜春市优秀思政课教师(2020)
· 全省教育系统理论征文一等奖(2021)
·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23)
· 多项校级荣誉及江西省高校党建重点项目立项
每一张证书背后,皆是无数深夜伏案与倾心付出的见证,诠释着“立德树人”的质朴初心。他说:“思政教师,要做学生信仰的点灯人。”胡喜如老师用他“精”“钻”“细”铸就的进步演绎着一名普通思政课教师的育人故事。故事里有汗水、收获和喜悦。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守思政教学一线,把“立德树人”贯穿宜春学院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努力护思政教育的灯火,在平凡的讲台上书写着不平凡的育人篇章。
图文一审:何娇
图文二审:代祥
图文三审: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