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刘人萍报道)9月20日至21日,由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宜春市委宣传部指导,宜春市党史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宜春市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宜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共袁州区委、湘鄂赣苏区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袁州会议95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江西宜春召开。宜春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建军出席会议,湘鄂赣苏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霞教授,中心骨干教师刘光凤、曾宪芳及学生代表刘人萍作为主办单位、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参会。

9月21日上午,市政府副市长兰亚青主持开幕式,并宣读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主任陈晋贺信。市政府副市长、袁州区委书记江东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光辉,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铁军》杂志社社长王路奇分别致辞。朱德元帅之孙、原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朱和平,省社科院党组副书记、院长肖洪波,省党史研究室主任周训国,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石军英出席并讲话。特邀国防大学原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蔡仁照,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文艺少将朱向前,国防大学原战略教研部正师职教授、大校罗海曦,军事科学院原外国军事历史研究室主任贺新城,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副局长石雷作主旨发言。市政协原副主席、市新红会常务副会长甘本新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
朱和平指出,袁州会议95周年理论研讨会既是对红一方面军袁州会议的回顾总结,也是建军百年庆祝的预热,更是老区人民的“红色文化教育课”。他强调,要找准会议党史军史定位,总结政治军事贡献,传承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团结合作、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要以研讨会为契机,把握会议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汲取力量讲好宜春新故事,为地方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他还引用朱德1962年《忆攻打吉安》一诗抒情托志。
周训国指出,袁州会议意义重大,既是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重要节点,也是实事求是路线战胜“左”倾错误的关键会议,在长沙撤围后会议链条中承前启后,更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江西,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老区传统。此次研讨会要以此为契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传承的指示与《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传承会议精神,聚焦史料研究、文化品牌、教育传播,赋能老区高质量发展。
石军英指出,袁州会议是共产党人坚持真理、独立自主探路的生动实践,为中央苏区发展奠基,在党的历程中地位重要。要弘扬会议革命精神,汲取攻坚智慧,书写无愧时代与人民的新篇章。他强调“四个始终”:一要坚定理想信念,从历史悟信仰真理,终身笃行守本色;二要坚持实事求是,调研研判、把握规律,务实破解难题促发展;三要坚持敢于斗争,以不盲从、勇担当的智慧应对变局;四要坚守人民立场,传承依靠群众传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解民忧、夯根基,凝聚现代化力量。
下午,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受邀单位领导、专家作交流发言,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市新红会会长易斌主持会议。湘鄂赣苏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霞教授简要介绍了中心的发展历程,作为特邀论文作者代表,她还围绕“探索、斗争、抉择、意义、启示”五个关键词,从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维度深入解读袁州会议的历史内涵。李霞指出,袁州会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会议中展现的政治智慧和斗争艺术,不仅指导了军事战略转变,更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来自全国的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刘光凤博士与刘人萍同学的论文荣获优秀奖,体现了研究中心在红色文化研究方面的扎实积累与创新能力。此次中心深度参与会议主办与研讨,既是服务地方党史研究的具体实践,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及研究中心在红色文化传承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集体前往袁州会议旧址开展实地考察,在现场重温红一方面军转战宜春、召开总前委会议并作出攻打吉安决策的光辉历程,进一步深化了对会议历史意义与精神价值的理解。
1930年9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一方面军在袁州张天成药铺召开的总前委会议(史称“袁州会议”),在党史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次由湘鄂赣苏区发展研究中心参与主办的理论研讨会,不仅推动了袁州会议历史研究的深化,更搭建了红色文化传承的交流平台,为革命精神的时代转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文一审:曾宪芳
图文二审:代 祥
图文三审:李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