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何娇报道)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9月6日召开2025版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学校《关于提交2025版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宜学院教务字〔2025〕60号)文件精神,全面部署新学期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学院领导班子、各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霞在开场讲话中强调:“课程教学大纲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将‘课程思政’作为修订工作的核心抓手。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发挥思政学科优势,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确保每门课程都承载育人功能,形成协同效应。”她指出,本次修订需重点关注师范类与非师范类课程的差异化设计,突出师范生的师德养成与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副院长代祥围绕“规范流程与质量把控”提出具体要求:一是严格对照学校附件中的格式模板,确保教学目标、考核方式与毕业要求精准对接;二是加强跨部门协作,跨学院课程需主动对接专业学院需求,避免“两张皮”现象;三是建立“初审-专家复审-终审”三级审核机制,严把政治关、学术关、格式关。他特别提醒,各课程组需在9月15日前提交初稿,为后续论证留足时间。
教科办主任龚海艳从教学管理角度强调:“本次修订要体现OBE理念的深度落地,各课程需明确‘学生中心’导向,通过反向设计重构教学内容。例如,实践类课程要细化能力达成指标,理论课程要增加案例教学比重,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她还通报了近期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课程组引以为戒。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负责人李婷结合专业建设实际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结合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复合型思政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模块设置;第二,依托江西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实践教学项目;第三,组建跨学科团队,探索“思政+历史”“思政+法律”等交叉课程建设路径。她表示,专业层面将组织青年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确保大纲修订与课堂教学无缝衔接。
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与会教师围绕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实践学分认定、混合式教学改革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李霞院长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大纲修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着力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学校人才培养规划贡献马院力量。
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组织专项督导组,对各课程大纲进行多轮审核,确保高质量完成修订任务,为202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图文一审:李婷
图文二审:代祥
图文三审: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