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红”润童心·“课”续精彩: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村故事进校园”总结交流座谈会召开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6-18  阅读次数: 38

(本站讯 伍小红报道)6月17日下午,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院会议室召开“红村故事进校园”志愿活动总结交流座谈会。宜春市教体局基建科科长邓俊能、教体局基教科科员易波、宜春市第一小书记张志红、教务主任肖依、宜春市实验小学书记京洪、年级主任闻琪、凤凰小学书记彭致远、副书记黄财洪、画眉小学书记巫琳琳、校长龙慧婷,我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徐天兰、王烨博士、李婷博士、李昭亮博士等师生代表参会,共商红色文化育人提质路径。会议由李婷主持。

 


会议以5分钟暖场视频拉开序幕,视频集锦呈现了本学期志愿活动中课堂互动、学生反馈等精彩片段。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徐天兰向各位来宾致欢迎词,她向教体局及各小学对活动的支持表示感谢,她从“五性”的转化、“五个对接”、“五个一体化”阐述了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的“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的理解,并希望本次交流座谈会能在系统总结经验、梳理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走深走实。

 


李婷介绍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专业学生志愿者团队,赴宜春市第一小学、实验小学开展的10次课后延时服务志愿活动的情况,活动以授课与观摩两种形式进行;志愿者们也不断提升上课质量,通过填写教学反思表,志愿者系统梳理活动中的优缺点,并分享突发事件处理经验,为后续活动优化积累宝贵的实践素材。



在合作模式探讨和未来规划环节,宜春实验小学班老师闻琪和宜春一小带班老师肖依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闻琪老师表示,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有了显著变化,红色故事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肖依老师则提到,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容,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两位老师也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建议,希望能进一步优化故事呈现形式,增加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红色故事更贴近小学生认知特点。

 


学生志愿者代表邓涵龄徐悦分享了她们将红村故事带进小学的心得。她们生动地讲述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对红村故事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反馈,以及自己在志愿服务中的成长与收获,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受到了红色文化对孩子们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宜春市第一小学的书记张志红和宜春市实验小学书记京洪也表达了对活动的高度肯定。她们指出,红村故事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责任感。同时,她们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改进建议,强调要以思政课程为核心,扩展到多个科目,并与教材学习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

 


下学期将要与我院达成合作意向的画眉小学书记巫琳琳和凤凰小学书记彭致远也纷纷发言,表达了对本活动的满满期待,希望能尽快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合作,让红村故事在自己学校的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

 


宜春市教体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邓俊能在指导与总结中,对本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该项目立足本地红色文化,融合思政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也为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会议的第项议程,徐天兰为给各位小学领导和教体局领导颁发聘书,聘请他们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专业兼职教师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

 


在学生志愿者讲解员的讲解下,全体与会人员一同参观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长廊。在参观过程中,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历史背景,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行,为红村故事进校园志愿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红色文化将在校园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滋润每一颗童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图文一审:李   婷

图文二审:罗俊芳

图文三审:李   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