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实践悟原理 观生活求真知 ——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双师”共绘理论长卷
发布人:Mkszyxy     发布时间:2025-07-05      浏览次数:10
 

       (本站讯 刘振文报道)近日,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师同堂”示范课,围绕“如何理解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这一深刻主题,为24级公共管理班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场“重实践悟原理,观生活求真知”的思想盛宴。



       本次课程由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振文老师与宜春市地方文化史专家萧华先生共同主讲。课程伊始,刘振文老师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到底指什么?它与现实物质世界是什么关系?”等问题链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物质与运动、物质运动与时空的两大核心关系,为学生们揭示了宇宙万物存在的世界图式。


       

       随后,萧华先生以唐代袁州李渠及袁州古城的历史变迁为独特视角,借助两张弥足珍贵的图片——其亲手绘制的唐代袁州李渠复原图与袁州古城地图,生动而具体地展现了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他结合自身多年实地走访与深入调研的丰富经历,详尽阐述了李渠水利工程的历史沿革及其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深远启示,同时揭示了以中轴线为核心的袁州古城九街十八巷如何作为历史见证,深刻反映了现代城市发展与历史人文保护之间的和谐共生。


   

       在互动环节,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提问。萧华先生与刘振文老师就“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古代宜春的山水文化”、“历史事件能否穿越时空重现”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解答。萧华先生着重强调了对传统历史文化应持有的敬畏之心,而刘振文老师则从理论高度指出,忽视物质运动与时空的辩证关系将可能导致历史虚无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泛滥,呼吁学生们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课程尾声,刘振文老师从理论、现实、历史三个维度,围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这一核心观点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他强调:“生活是最生动的教科书,社会是最广阔的大学,实践出真知。同学们应深入社会,走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去感悟伟大时代变迁背后的历史文化张力与宏伟蓝图。”并进一步指出:“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哲学智慧,只是我们往往‘日用而不知’。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将无处不在,指引我们前行。”

       此次“双师同堂”示范课程不仅成功地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实践案例,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哲学与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探索欲望。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课程,他们不仅对物质运动与时空的辩证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哲学原理与地方历史文化人文相结合进行思考,期待未来能在袁州的“九街十八巷”中开展一场“行走的思政课”,继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图文一审:伍小红

图文二审:罗俊芳

图文三审:李   霞


 

版权所有: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投递邮箱: mkszyxybgs@163.com
通讯地址:宜春市学府路576号宜春学院人文楼 邮政邮编:336000
联系电话:0795-3201590 传真:0795-320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