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筑梦·生声】崔娜娜:山河为证,写就思政学子的青春答卷 ——以坚守赴山海,以热爱绽芳华

  发布时间: 2025-10-28  

(本站讯 24级思政1班刘起雯报道)从黄河之滨的陇南走来,带着乡土浸润的赤诚向长江之畔的宜春校园走去,怀揣思政逐光的热忱。她,是班级团支部里领航的“雁”,是志愿奉献路上闪耀“光”是全国思政教学技能赛场绽放的“星”,也是市级理论宣讲舞台传声的“桥”。

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崔娜娜,以一年多的大学时光为纸,以“有信仰、有本领、有担当、有情怀”为墨,一笔一画写就掷地有声的青春答卷,成为同学们眼中“朝着光、成为光”的成长榜样。

 


铸魂:以理想信念锚定青春方向

思政学子首先要筑牢思想根基,才能讲好信仰故事。作为24级思政1班团支部书记,崔娜娜同学将思想建设摆在首位,带领支部常态化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让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她以校团支书培训班学员代表、优秀团日示范活动宣讲人的身份,传递思想力量,获评第十二期班级团支部书记培训班总分考核第一名,以行动引领做好表率。

这份对信仰的坚守,更延伸到了家乡的土地上。在家乡共青团大力支持下,崔娜娜同学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成立康县大学生联合会,策划“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线上线下系列活动,组织青年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从校园到家乡,她始终以“青年领学人”的身份,让红色信仰在同龄人中传递。

 


砺能:以勤学笃行夯实成长根基

“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既要自己学得出色,更要带动集体进步。”崔娜娜用实力诠释这句话——大一学年,她以3.85的学分绩点、90分以上的专业课程平均分、93的综测成绩稳居全第一,斩获校级一等优秀奖学金与“三好学生”荣誉;作为班长,她更用心打造班级学风:联动老师解决同学学业难题,牵头营造“互帮互学”的班级氛围,助力24级思政1班获评“优秀班集体”,让“一个人优秀”变成“一群人进步”。

在专业能力提升上,崔娜娜同学同样步履不停。2025年6月,她站上全国思政教育微格教学论坛暨第十四届高校思政教育师生教学技能大赛舞台,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斩获国家级三等奖;同年10月,国家级奖学金的获得,更是对她“勤学笃行”的最高认可。

 


担当:以志愿实践温暖乡土与校园

走出课堂,把所学用到实处,才是思政学子的责任。崔娜娜的身影活跃在校园与家乡的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回到甘肃陇南康县,崔娜娜同学“返乡服务”的带头人:策划“青春志愿行,温暖家乡人”“青春之光,雁归故乡”系列活动,覆盖扶贫助困、基层调研社区宣讲参与“共青团员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带领青年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其中《关于白云山多建设休憩亭》提案获评优秀,获当地代表高度认可;她也先后获评陇南市“金牌家乡推介官”、“最美优秀志愿者”,并被康县共青团聘请为大学生理事。

在宜春学院校园里,崔娜娜同学“活力担当”的践行者:军训中获评“先进个人”,校运会上既是“优秀运动员”,又助力团队拿下4×100米的好成绩“宜团红”赣鄱红色文化宣讲员选拔大赛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微团课”一等奖……从志愿服务到校园活动,她用热情点亮每一个参与的舞台。

 

 


创新:以专业情怀激活思政活力

思政教育不是枯燥的理论,要让它‘活’起来、‘动’起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势,崔娜娜不断探索“创新育人”的路径。她与家乡学长共同策划“北山南水”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课堂,通过实地调研触摸红色历史,用互动教学传递两山理念,引导青年与村民交流,让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激发更多人服务家乡的热情。

2025年9月,崔娜娜同学代表宜春学院站上宜春市“砥砺新征程 宣讲新使命”基层理论微宣讲的舞台,以红色名村故事为切入点,用生动表达让红色精神落地生根,最终市级二等奖。从“课堂创新”到“宣讲实践”,她始终在用专业力量,为思政教育注入青春活力。

“以奋斗为青春底色,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崔娜娜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她一年多来的真实写照。从思想铸魂到学业砺能,从实践担当到创新育人,这位来自甘肃陇南的思政学子,正以坚定的步伐、饱满的热情,在成长道路上不断前行。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更激励着更多青年学子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绽放青春光彩。


图文一审:何娇

图文二审:代祥

图文三审:李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