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振兴”为笔墨,“师生同台”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发布人:Mkszyxy     发布时间:2025-07-03      浏览次数:15
 


(本站讯 伍小红报道)72日,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二教楼东一311智慧教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同台”教学活动。在这场以“以文化振兴为乡村发展凝心铸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们携手并进,共同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与策略,以实际行动践行育人使命,解答乡村振兴的时代考题,展现了青春力量与育人担当的结合。



教学活动伊始,伍小红老师通过战略背景介绍,强调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意义,并指出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随后,一场关于贵州榕江“村超”现象的案例分析成为课堂亮点,师生们共同探寻“村超”文化爆火出圈的奥秘,以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多维度影响。通过分析,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文化的繁荣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



 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教学活动创新性地引入了学生展示环节。学生代表化身“小老师”,结合实地探访红色名村的经历,分享了乡村文化振兴的鲜活案例。从万载县仙源村的革命文化传承,到小洞村的孝道文化弘扬,学生们用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资料,展现了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魅力。这些分享不仅让同学们对乡村文化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探索乡村文化、贡献乡村发展的热情。



教学活动还设置了互动讨论环节,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将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相结合,形成乡村振兴的合力。通过讨论,学生们认识到,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更是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



 此次师生同台教学活动,采用了“一体、两翼、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索双轮驱动,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师生与生生紧密结合。这一模式有效促进了乡村文化振兴理念的传播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们在理论上对乡村文化振兴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实践中也锻炼了综合能力。

 伍小红老师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关注乡村、了解乡村、热爱乡村。同时,学院也将积极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和智慧。



 

 图文一审:龚海艳

 图文二审:罗俊芳

 图文三审: 李   霞


 

版权所有: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投递邮箱: mkszyxybgs@163.com
通讯地址:宜春市学府路576号宜春学院人文楼 邮政邮编:336000
联系电话:0795-3201590 传真:0795-320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