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学院2014年工作要点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4-21      浏览次数:359
 

2014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部署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要求,确定2014年为“实践教学改革年”,奋力迈出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实干兴校、特色发展的新步伐,深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内部管理等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宜春学院发展“升级版”,全面加速推进科学发展,办出特色,争创同类院校一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和文明幸福宜春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在做好日常工作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十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突出增强学习实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1.加强学习型高校建设。进一步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各级党组织、二级单位学习制度,做好理论武装头脑工作;创新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党校作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动力,通过学习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提升干部精气神;积极发挥专家、学者和发展规划处作用,注重学校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继续推进“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

2.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继续抓好建章立制工作;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师生,增强机关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工作效能,着力提升为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服务的保障度,着力提升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的满意度。扎实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管理;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双代会”和二级教代会建设,推进党务、校务公开,实行“阳光治校”,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校内媒体新闻报道,加强新闻中心建设;启动一批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打造校园文化精品。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建项目化建设;以党建带团建,继续加强青年组织体系和团学干部队伍建设。

3.做好大学生招生就业工作。打好“生源争夺战”;加大招生宣传,拓展优质本科生生源基地,建立招生生源、实践教学、就业实习“三位一体”基地。着力打造特色专业;落实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停招录取率、就业率“双低”专业,逐步形成以招生专业确定招生计划的导向机制;加速本科化进程,专科规模稳中有退。加强就业培训指导,完善毕业生创新创业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创新创业和自主创业,培育典型示范;拓宽就业渠道,优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加强“双困”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推进校友工作,挖掘校友资源,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就业;建立就业状况评价机制;适时发布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二、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努力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

   4.推进教学审核评估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准确把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指标内涵,紧紧围绕审核评估重点和要求,早部署、早落实,精心运作,切实推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对照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南》严格自查,查漏补缺,加强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引资建设,实现合作办医实质性的突破,推进二附医院建设。

与此同时,认真做好工程专业认证的各项准备。

5.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实施各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合作办学,试行“模块式教学”;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培养制度;实行辅修制、双学位制,实现“柔性招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6.全面强化实践教学。强化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构建四年一贯全程设计的模块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丰富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环节,延伸课堂教学,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继续以大学生能力建设项目、素质拓展计划、创新创业计划等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为抓手,以技能培训、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为载体,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交叉与融合,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继续探索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改革。鼓励教师多样式教学,因材施教,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积极推动教学院和教师科研反哺教学工作。

7.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继续开展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推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自编高质量的教材。深入高教发展研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教学督导。

8.加强研究生教育与学位管理。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研究生开放办学,拓展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和培养基地。健全研究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导师责权机制,改革导师评定制度,加强研究生校外导师和兼职导师队伍建设。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和日常教育管理。

稳定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学习形式招生规模,进一步规范函授站管理,着力提升继续教育办学质量。着力改善高职教育办学。

三、突出推进协同创新,积极增强学校主动服务地方能力和水平

9.提升学校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中心所等科研平台作用,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精心培育青年科研创新团队;推进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加强“产学研政”合作,积极申报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跟进、落实与江西福斯特新能源公司等单位的协同创新工作。强化科研质量意识、服务导向和应用导向;完善科研激励和评价指标体系,继续实施科技落地计划重大项目,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主动对接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加强全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培育高级别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拓展横向课题,争取国家项目立项和项目总经费持续增长。

10.推进学科建设。加强申硕学科与各级各类重点学科建设,积极做好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建设单位申报的准备;加强学科基本条件建设,积极改善学科研究条件,突出加强与重点学科相配套的研究平台建设,注重跨学科科研创新基地建设,凝聚人才攻克难题;健全学科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实施首席教授制度;着眼长远,兼顾全校一般学科和学科群建设,发挥学科建设联动效应,提高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四、突出扩大对外交流,主动延伸学校办学触角助推国际化办学进程

11.拓展合作办学渠道。以巩固现有合作项目为前提,努力拓展办学空间,积极开辟校际交流合作办学项目,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力争2014年每个教学院开展1项海外(境外)合作办学或交流项目,加强教育的国际合作。

12.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密切与国内外友好高校、科研教育机构联系,借力发展,争取更多出国项目;规范出访活动和外事接待管理,做好2014年因公出访工作;加强学术交流,推动教师海外进修、学生交流等活动,拓宽师生视野,提高我校师生层次水平,夯实国际化办学基础。

13.加强外国留学生和外教管理。多措并举,做好非医学类留学生招生宣传;严格入学把关;加强来华留学生管理,提高留学生教育水平;科学合理聘用外籍教师和加强管理服务,提高外籍教师教书育人成效和学校引智效益。

五、突出人才兴校战略,想方设法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14.健全岗位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深化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度;组织开展新一轮岗位聘任工作,规范“双肩挑”人员管理。加强对教职工履职考核,建立动态的教职工管理制度,探索长效考核机制;改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热情。修订职称评定办法,稳妥做好职称评定工作。

15.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认真落实学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学科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柔性和刚性并用引进高层次人才,群策群力完成2014年人才引进任务;出台相应考核和评估制度,规范高层次人才管理;注重培养与引进并重,坚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继续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管理。

16.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厉查处学术不端、师德失范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资培训机制,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利用各种师资培训平台,拓宽师资培训渠道,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以教研室(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为抓手,实施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强化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健全干部管理和人才评价制度;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建立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继续加强全校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和各类聘用人员管理。

六、突出落实民生工程,全面惠及广大教职工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

17.坚持办好民生实事。注重民生,认真落实计生政策,做好计生基础工作;关注师生身心健康,组织全校教职工体检;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文体活动,积极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推行职业年金;促使教职工收入稳中有升;继续办好教工食堂;继续做好2014年教职工和国家课题主持人暑期疗休养工作;组织退休正高职称人员外出考察;努力改善北校区北院教职工住房条件;协调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就近就读问题;加大关心家庭困难、生病教职工力度,不断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七、突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规范学校管理争取管理最大效益

18.努力实现学校省属省管。作为全年重中之重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举全校之力,全力以赴,严格对照划归省管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要求,精心准备;继续积极争取更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争取年内实现省属省管,理顺学校外部管理体制。

19.完成我校大学章程制定。2013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不懈努力,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党委会讨论审定,省教育厅核准、教育部备案,向全校和社会发布等程序,制定《宜春学院章程》,不断完善我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20.支持高安校区办好幼专。全力推动高安校区组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作,争取今年秋季正式挂牌招生。加速新校园建设步伐,力争暑期实现校区整体搬迁。注重校区内涵建设,加强育人质量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1.强化校院两级管理。按照教育实践活动和省审计整改要求,逐条逐项整改落实,不断规范学校内部管理。稳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改革,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推行目标管理,努力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办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试行全校综合考核。改革现有考核办法,采取综合考评和单项考评相结合的方式,推行全校性的综合考评,减少二级单位迎检迎评次数,减轻基层压力,全身心投入中心工作,增强全校办学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

八、突出加强财务审计资产设备管理,着力推进内部监控体系建设

23.严格计划财务管理。优化预算编制方法,执行刚性预算;严格追加经费管理;加强财务运行监控;规范代收费管理;开源节流,多渠道积极争取筹措资金,为学校办学提供经费保障;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学费催缴和借支公款归还;落实改进业务流程,优化报帐办事程序,从程序上破解师生反映的报账难问题。

廉洁从政,勤俭节约,制定具体可行的办法,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规定。

24.强化审计免疫职能。加强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审计工作环境;逐步实现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审计成果意识,重视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和审计结果的运用;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实效。

25.规范资产设备管理。修订资产设备采购与管理办法,规范招投标和资产设备管理;继续做好学校清产核资工作,统筹全校资产设备管理,做到账物相符。及时组织教学仪器设备维修,保证全校仪器设备正常运转;积极推动全校教学科研资源共享。整合行政办公用房资源,发挥资产使用效益。

九、突出校园安全稳定,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26.强化学生教育管理服务。落实政治待遇、物质待遇和责任义务到位,加强专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相结合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建设;继续探索更切实际的学生管理运行模式;深入开展学风建设。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打造宿舍文化建设亮点工程;践行大爱育人,完善资助体系,拓宽助学渠道,关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和管理。

27.注重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开展多形式的综治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注重舆论引导,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创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加大工作力度,形成合力,提高综合防范能力,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推进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挥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和学院派出所作用,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化解内部矛盾,有效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加强军事教学工作、增强学生军训效果;认真做好2014年大学生征兵和“双拥”工作。

十、突出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协调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28.提高后勤保障能力。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购买优质服务,加强后勤服务监管;确保食品卫生和水电运行安全;建立小型维修快速反应机制,推进节能减排。继续加大公共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校园设施条件,改造校本部田径场和新增部分体育设施场馆;集中维修艺术楼、医农楼、体育馆、1316栋学生宿舍等房屋漏水问题和部分教学、宿舍楼室内外刷新、除污;力争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年内完工;着手新建留学生综合公寓楼。继续做好校本部周边与渥江教育科技园地工作。

29.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组织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深入开展调研,加快成果转化,推动统战工作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支持鼓励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通过各种平台,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加强海外统战工作,充分利用“三胞”联谊会和归国留学人员的海外资源,广泛开展联谊活动,引导他们为学校发展作贡献。

30.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借助社会力量办学,探索成立学校董事会;继续做好老干部工作,积极鼓励支持老同志为学校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不断规范学报管理,以特色栏目和博士栏目为抓手,加强学报建设,提升学术影响;丰富图书馆藏资源,提高文献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档案意识,完善档案资源,搞好档案利用服务;进一步挖掘校史,追本溯源;做好年鉴编纂工作。启动迎新管理与服务系统、学生综合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和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基础平台建设工作,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

 

 

 

版权所有: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站投递邮箱: mkszyxybgs@163.com
通讯地址:宜春市学府路576号宜春学院人文楼 邮政邮编:336000
联系电话:0795-3201590 传真:0795-3201590